文明创建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建园地 > 文明创建

读《青春之歌》有感
来源:江苏时空大数据建设中心 樊宇 时间:2022-11-30 16:10:59

“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人生只有一段青春,承载着我们的梦想和对未来的憧憬。青春虽然美好却也短暂,慕然回首,发现自己的青春已所剩无几,未来又能有多少年华能让我去潇洒、挥霍呢?此时的我们,站在青春的尾巴上,是否应该为所剩无几的青春画上一个的句号。《青春之歌》一书让我看到了那埋藏于心底的答案。

《青春之歌》是女作家杨沫的代表作。这是一部全面反映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学生运动的长篇小说,展现了从“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个历史时期,北京的一批青年大学生为了反对封建统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拯救危难中的祖国而进行顽强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真实、生动地展现了一代知识青年走向革命的必由之路。

翻阅全书,在跟随主人公成长脚步的同时,也让我深入的了解党在各个时期的历史和一些感人事迹。书中叙事文笔细腻,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仿佛身临其境的被书中人物导引着,参与着他们成长和革命的道路,像是在和林道静这样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同呼吸,共命运。

书中的主人公林道静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中又受过现代教育,算是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样的出身本该让她衣食无忧且幸福快乐,可是在她年幼时生母惨遭迫害致死,而养母又对她凌辱虐待,致使本该天真烂漫的她养成了倔强孤僻的性格,同时也滋生了她对命运不公的反抗精神,为日后参加革命埋下了种子。早先的她虽有狂热的革命热情,却也充满着个人英雄主义精神,可以说是一个还不成熟的革命者,后来在卢嘉川、林红等同志的引领下参加了农民斗争和了“一二九”学生运动,革命精神和信仰在这些实践行动中变得日益坚定和成熟。

 回顾林道静的成长历程,从封建家庭逃离后被权贵迫害,再到爱人的背叛,阻拦她参加革命导致革命同志被捕。她在惨痛的现实面前如梦初醒,终于决心离开自私的爱人余永泽,与旧社会决裂,投身到抗日救亡的革命洪流中。她的成长经历反映了那个年代广大的知识分子所走过的一条曲折而又艰难的道路。作为一个对新思想,对革命充满无比向往的知识青年来说,只有经过这样一场苦痛的磨练和洗礼,才能获得重生,才能不辜负党的任务和人民群众的信任,才不会有愧于自己的青春。

 然而林道静在革命路上所经历的磨难远不止这些,可是她都挺过去了,并一次次的在苦难中成长,绝不屈服。这背后是革命的理想陪伴,是共产主义信仰支撑,所以她并不觉得孤单,勇敢地向前。林道静的勇敢坚毅构成了一曲独特的青春之歌,这支歌是用来歌颂勇者,这支歌它赶走邪恶,这支歌它催人奋进。只要我们还有一点青春的气息,它就能燃烧起拼搏奋斗的热情,这种热情支持着我们奋勇向前,哪怕再多磨难也不退缩。

整部作品以青春的节奏叙事,有前奏亦有高潮。我读它的时候紧跟着这节奏,就像回到了那个年代,变故之多让人无法呼吸。你或许可以从于永泽那里得到短暂的喘息,可马上卢嘉川紧张有序的革命脚步就会牵动着你跟随。现在的我们也许不会经历主人公这样的青春快节奏,也不会拥有如此坎坷的经历,但主人公面对种种苦难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坚定的信仰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

古语云:“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我们,也应该像书中的林道静一样,有着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将自己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